首页 | 石窟专业委员会 | 龙门风光 | 龙门文化 | 新闻中心 | 政务公开 | 名人与龙门 | 文物精粹 | 保护与研究 | 景区服务 | 互动社区
 
  文物精粹
龙门文物
莲花洞飞天
飞天
奉先寺
站内搜索  
  研究与保护
暂无内容
      文明旅游
北魏和唐代服饰在龙门石窟造像中的体现
 作者:王青茹 发布时间:2009/4/3 阅读:36432次 【字体:

北魏和唐代服饰在龙门石窟造像中的体现

龙门石窟研究所王青茹

  龙门石窟是中国三大佛教艺术宝库,位于洛阳市城南13公里处,密如蜂窝的石窟群就点缀在伊水两岸长达一公里的崖壁上。龙门石窟断断续续雕造长达400年,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规模营建有150多年。龙门石窟全山造像11万余尊,唐代造像占龙门石窟造像的60%,北魏造像占30%,其它朝代仅占10%。

  龙门石窟是历代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是皇室意志和行为的体现,是当时的人们对生活追求的缩影。龙门石窟把历史定格在崖壁上,使后人有幸亲眼目睹祖先们绚丽多彩的服装,洞察祖先们的服饰风格,了解祖先们服饰的内涵。本文尝试从龙门石窟北魏和唐代造像诠释两个朝代服饰的特点。

  一、 北魏服饰的特点极其在龙门的表现形式

  公元4世纪至6世纪,中国处于混乱的南北朝时期,战争和民族大迁徙使胡、汉杂居,促进了南北交流。来自北方游牧民族和西域国家的异质文化与汉族文化的相互碰撞与相互影响,将中国服饰文化带入了一个发展的新时期。在南北朝,一些少数民族首领初建政权之后,鉴于他们的本族服装穿着不足以炫耀其身份地位的显贵,便改穿汉族统治者惯着的华贵服饰。尤其是帝王百官,更醉心于高冠博带式的汉族章服制度,最有代表性的便是北魏孝文帝的改制。公元494年,他改革鲜卑族夹领小袖紧身服饰为汉人宽袍大袖服装,衣服衫领敞开,袒露胸怀,这是北魏文人雅士的典型服饰。但是,无论是文人雅士还是皇室贵族,他们服饰的共同特点为:袍状的衣服宽松肥大,袖子宽阔、肥长,使人显得飘逸、洒脱。

  宾阳中洞主佛像释迦牟尼的服饰就是北魏服饰的生动再现。宾阳中洞开凿于公元500-523年,是北魏宣武帝元恪为其父母孝文帝和文昭皇太后而建的功德窟。其主尊袈裟敞开衣领,衣服折皱宽大密集,袖子宽松肥大,显得安详、静穆。

  龙门石窟莲花洞南壁龛内的佛传故事——王位相让,悉达多菩提树下的圆台上,左手指自己鼻子,面前跪者一位头戴冕旒官的国王,他身后有四位手持兵杖、旌旗、羽葆的士兵,这位国王想把自己的王位让给悉达多,可是他坚决不接受。浮雕中的国王和士兵都着交领式长袍,腰间束带,衣褶层层聚拢,很齐整,袖子也很宽,袖宽几乎垂于地面,有一种飘若仙人的神圣感,这种北魏的服饰把帝王风流倜傥的个性衬托得入木三分。

  北魏时期的妇女一般上身穿衫、襦,下身穿裙子,款式大多是上衣简单,下身繁琐,腰身部分紧身合体,而袖筒特别肥大。裙多折,裙长曳地,下摆宽松,从而达到俊俏潇洒的美学效果。北魏女子一般把长发高高盘起,梳双丫髻,更显瘦削、飘逸。

  龙门石窟石窟寺“皇后礼佛图中”的女性服饰,就是北魏女性服装的真实写照。V字形交领长裙,腰间束带,衣服上身合体,衬托腰身,下身长裙拖地,裙子下摆褶皱密集,袖筒宽松肥大,更显女性柔美、高挑、清瘦。

  古阳洞中还有一幅礼佛图,前面有一位尼姑带路,后面跟了一群贵妇和侍女,他们也穿交领长裙,领口稍小,只是双肩更下斜、瘦削,衣纹更细小、稠密,越发使人物显得清瘦。

  北魏女性服饰追求飘逸、洒脱的个性与北魏人们以瘦为美的审美时尚息息相关,这种服饰恰恰迎合当时的审美观。

  二、 唐代服饰的特点极其在龙门的表现形式

  唐代疆域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和西北突厥、回纥、西南吐蕃、南诏、东北渤海诸少数民族,都有密切交往。长安当时是最发达的国际性城市,由长安经新疆西通印度、波斯、地中海,商旅络绎不断;海路以广州为海口,经南洋西通印度洋,直到非洲东岸和地中海南岸诸国;东方和朝鲜、日本交往更加频繁,当时长安和广州等城市住有大量外国人。唐代国家强大,人民充满着民族自信心,对外来文化采取开放政策。由于强大的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的作用,使外来异质文化一经被大唐文化所吸收,便自然成为大唐文化的补充和滋养,这是唐代服饰雍容大度,百美竞呈的缘由。

  唐代女性服饰由唐初流行紧身窄小的服装款式,裙子的形式流行高腰裙,裙子束在胸上,这种服饰既能展示人体的曲线美,又能展现富贵潇洒的优美风度。

  莲花洞外739龛有两尊唐代供养人造像,凿于公元646年,“张世祖及妻儿等奉为亡父母敬造尊像一”,这二位女供养人上身穿交领衫,下穿高腰裙,手持莲花,神情专注,态度虔诚。由唐代女供养人联想到过去朝鲜女性的高腰长裙,就是借鉴唐朝妇女服饰,因为唐朝和朝鲜交往甚密,龙门石窟就有朝鲜僧人在唐代雕刻的洞窟—新罗像龛。

  盛唐以后,女性服饰流行袒领,里面不穿内衣,袒胸脯于外,所谓“粉胸半掩疑暗雪”,“长留白雪占胸前”等吟咏的都是这种装束。唐代妇女,以体态丰腴为美,由于身材的丰硕,服装也渐趋宽大,裙子和袖子的宽度比唐初时要肥大的多,唐代服饰用纱罗制衣,薄如蝉翼,所谓“绮罗纤缕见肌肤”就是对这种服装的概括。唐代女性着装另外一个特点,披帛,又称画帛,也用纱罗裁成,上面印画图纹,帛长度一般都在两米以上,用时将它披搭在肩上,并盘绕于两臂之间。走起路来,随着手臂的摆动而不时飘舞,非常美观。大量图画反映,唐代妇女在各种场合,如劳作、娱乐和出行,都喜爱用披帛作为装饰。

  披帛在龙门石窟造像中也有体现,如:开凿于唐高宗时期的奉先寺中的文殊、普贤菩萨,上身袒露,有许多璎珞装饰,纱状的披帛环绕全身,有流动的动感,下身着纱罗质地的长裙,这种透明的纱衣,把女性丰腴、婀娜、妩媚的体态,渲染的淋漓尽致。早在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代,女性就穿如此暴露的服装,由此可见,唐代人们的思想是相当的开放,才有令后人惊讶的服饰。

  唐代还有一种服饰—半臂,就象今天的短袖,袖口平齐,还有一种半臂在袖口加饰褶裥边,半臂的造型特点,是抓住衣袖的长短和宽窄处理作审美形式变化的关键,在功能上又能减少多层衣袖带给穿衣人动作上的累赘。它既合乎美学的要求,又合乎功能科学的要求。这种半臂服饰非常适用于在战场上驰骋的勇士们,穿起来特别灵便,便于灵活地挥臂作战。战士穿铠甲的前身分为左右两片,每片在胸口部位装有圆形护镜,背部则连成一片腰下部位增加了左右各一片膝裙,并在小腿部位各加一只“吊腿”

  龙门石窟雕造于唐高宗时期的奉先寺,其天王像实际上就是唐代武士的形象。他左手叉腰,右手托宝塔,头戴盔甲,上身着半臂铠甲,甲上有护镜,下着战裙,战裙上还有象鱼鳞状的花纹作为装饰,足登战靴,脚下踏夜叉。

  纵观龙门石窟北魏和唐代时期的造像,它们无一不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审美习尚,正是人们的审美观和当时的历史状况决定了服饰的样式。这些雕刻在岩壁上的佛像,较好地将这些样式保存了下来,为人们提供了形象、翔实的史实资料,供后人观瞻研究,使人们更准确地了解一千多年前的审美习尚和服饰流行趋势,也为后人的服饰提供了参考实物,使我们今天的女性服装更加个性化、多样化,呈现出应有尽有的样式。

  龙门文化
   · 《卢舍那》----余光中
   · 我的家乡四季如画
   · 观佛记
   · 龙门文化 书法
   · 龙门文化 建筑
  旅游常识
   · 旅游保险不可忽视的问题
   · 提醒:哪些人不适宜乘坐飞机
   · 乘坐红眼航班的注意事项
   · 夏日旅游的保健之道
   · 女性独自出游温馨贴士
  旅游服务
   · 【文明出行】文明旅游宣传片
   · 每个人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 【文明出行】文明旅游,传播文明
   · 龙门之旅与文明相伴
   · 夏日来龙门一定要做的10件事
龙门石窟 版权所有 © 2009-2010 Copyright by longmen 豫ICP备19029855号
联系我们:longmenlvyouju@163.com